教育應該不一樣 嚴長壽
ISBN 978-986-216-731-1
2011.4
“許多重要的東西是不能被量化的 (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not be counted)分數代表的是現在的知識,並不能預測未來的表現。”- 愛因斯坦
現今世界變得無比繁複,遠超過一個人所能全知全能,因此,做人行事謙虛退讓,反而更能學習每個人的優點、萃取他人的智慧。我們未來社會需要的不是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天之驕子,而是協調性高、溝通能力強、善用人才的領袖。
…每個家長都有能力,也有責任,看出自己孩子的天賦何在。
「擴散性思考力」(divergent thinking )意指非線性的邏輯思考,強調類比、自由聯想、彈性應變的原創思考能力- <<突破與超越:從今天就把握未來(Breakpoint and Beyond: Mastering the Future Today)>>
老師認識、定義學生的方式,….忽略了一件比埋頭改考卷更重要的工作,那就是從考卷堆中抬起頭,好好地觀察學生、協助孩子探索自我、從旁發掘他的天賦。
職業,只是謀生工具,但志業,卻是讓人足以燃燒熱情的天命所在。
從權威到啟發:只有當學生的伯樂,師生才會都快樂。
教育不是裝滿一壺水,而是點亮每個孩子心中的蠟燭,讓他發光、發亮 ~啟發自 William Bulter Yaets (葉慈)的詩句
一位真正的好老師,他真的不必什麼都最棒,也不用什麼都知道,但是他要能鼓勵學生、幫助學生找到最棒的解答,這才是正的「解惑」!
「創意,就是問問題的能力」~賴聲川
「世界變化太快,我們沒有辦法保證孩子即便在學校都拿一百分,畢業後的人生就一定一帆風順,但是我期許教會孩子們,勇於築夢、勇於實踐!」~唐有毅
..再大的夢想,只要分段去做,總有一天也能達成,但再小的夢想,如果你不行動,哪裡都到不了!
所謂的『問題學生』,是環境的問題,不是他們本來就有問題。
身為老師,不必做分數的奴隸,而是要思考如何激起學生渴望知識、追求知識的慾望,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、天賦,這才是身為老師最重要的使命!
人類智能的八個範疇,分別是語文、邏輯、空間、肢體運作、音樂、人際、內省、自然探索等等。 ~Howard Gardner (「多元智能」理論, Multiple intelligences)
年輕人要懂得傾聽自己,清楚自己的天賦何在;也要學會觀察,下精準的判斷;面對世俗潮流要有勇氣提出主見;更重要的是勇於嘗試,甚至挑戰自己的極限、為生命創下更大的格局。
工作能力不等於生活能力,更不是每個人都要第一名,而是要在心中建立一套明晰的價值觀。
「生命短暫,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陰影裡;不要被教條所惑,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;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。最重要的,要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.求知若渴,虛心若愚」~賈伯斯
「歸屬天命,有跡可循,最明顯的就是自由與踏實的感受。當你從事自己熱愛又擅長的工作,才可能覺得活出了真實的自我,成為你理想中的自己。你覺得自己做著天生該做的事,也成為你天生該成為的人,這就是歸屬天命的狀態。」~羅賓森(Ken Robinson)
「再也沒有任何事情比得上鞭策自己在身體上、心智上和情感上,追求更高的突破目標來得有意義。」~Venus Williams
年輕人要有自己的主張、自己的判斷,發掘自己的能力,最重要的是,找到自己的初衷,這樣才能激發自己無可救藥的熱忱。
面對這中間的磨練,當你覺得自己在犧牲時,就代表你正在喪失熱情。所謂「卓越」不是別人對你的界定,而是你給自己的評價。
教育應該是讓學生關懷自己以外的人事物,激發對社會、對世界的熱忱。
…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「學習組合」(learning portfolio) 。
職場與人生真正要考的,不是妳記不記得公式,而是你能否活用公式。
「學生可以自己按興趣排列組合自己想學的東西」,由被動的、無方向的學習轉換為有目的、有意向的學習。
「我的創作理念是,不要再聽別人的聲音,要忠於自己內心,自己想要的,一定要勇敢爭取,勇敢接受挑戰。」~BOBO
…「淡」卻是千帆過盡、絢爛歸於平淡的「淡」。這種「淡」追求一種新的價值,指的是「自願性的簡樸單純」(Voluntary Simplicity) 。
一個國家的公民在文化教養與舉止習慣上的衰退,比大規模的經濟衰退更讓人震驚。
…拿出熱忱,激發自我內心巨大的力量…。
要有「自癒」的能力,學習過平凡、但不平庸的人生,服務社會,用正面的力量做自己也做別人生命的天使,以找到自己人生最終極的目標。